//= get_template_directory_uri(); ?>
2021年9月14日,“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全球50多个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的170余名代表以现场参会或线上接入的方式出席会议。
会议发布了发布了2021年度报告《走进净零时代》,从公司治理和战略、可持续性风险评估和管理、投资组合绿色化以及信息披露等四个维度,介绍了各签署机构对原则的落实情况。
2018年以来,GIP成员范围扩大到了40家签署机构和12家支持机构,共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签署机构管理的资产加总达到49万亿美元,是发展中国家非公开资本投资的最大来源。 在过去的12个月里,GIP成员领导工作组成功地举办了四次能力建设活动,并开发了许多工具和案例手册,包括最佳做法案例手册、线上风险评估工具和绿色项目数据库。
根据2021年度报告,GIP签署机构宣布了更大的气候雄心(增加绿色金融活动和遏制碳密集型金融活动),环境和气候风险评估的全面性,以及环境和气候信息披露的范围和深度。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主旨演讲中表示,“绿色和开放仍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元素,在这方面,GIP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包括鼓励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采用国际标准,或者在某些地方标准过低或缺失的情况下,鼓励采用中国自己的标准。”
2021年是GIP中期战略计划“2023愿景”的第一年,该计划为成员机构设定了提高绿色投资绩效的目标。 在过去一年中,GIP成员机构都已达到或超过了在影响评估、披露、承诺、投资和增长五大支柱下设定的第一年目标。 截至目前,50%的GIP报告签署机构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退出化石燃料领域投资的政策,58%的机构制定了可量化的绿色投资目标。
在今年的年度会议上,12家成员机构和支持机构凭借在执行GIP、能力建设方面的杰出表现和在推进GIP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获得了GIP奖。
GIP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席、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博士表示,“过去三年,GIP成员在绿色投资能力建设方面共同努力,取得了稳步进展。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GIP成员能够扩大雄心,团结一致,为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而行动,成立更多的区域办事处,开发更有效的分析工具, 帮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快经济脱碳,抓净零时代带来的机遇。”
GIP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席、伦敦金融城市长罗威(William Russell)也强调说,“GIP提高了新兴市场对气候风险管理的意识与能力,鼓励许更多金融服务机构采取信息披露措施,为净零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结构性框架,加强了中英两国的绿色金融伙伴关系。”
2021年,GIP秘书处在中亚地区设立了区域办事处,旨在支持服务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亚办事处由巴基斯坦央行前行长Yaseen Anwar担任主席,并得到亚金融中心绿色金融中心的支持。
Yaseen Anwar 主席在开场致辞中表示,“ “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GIP与《巴黎气候协定》和联合国ESG指导方针一致,为“一带一路”的使命增添了巨大的可信度,将自身目标与“一带一路”全球目标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可行的绿色金融生态系统,长期改善碳中和世界。”
GIP年度报告确定了需要进一步努力的具体领域,包括披露金融机构对碳密集型资产的敞口和金融资产的碳足迹。 根据GIP各工作组提交的工作计划,新的一年将在管理与气候相关的转型风险、加强气候信息披露和引导混合投资向碳中和方向发展方面开展更多的提高认识和能力建设活动。